最新行业洞见:汽车产业应对碳排放策略研究
2021-07-05 关键词:碳排放 点击量:520

控制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各国纷纷制定碳中和目标和举措。汽车产业作为碳减排的重要领域,碳排放将对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汽车产业需要全方位的低碳化转型。本报告围绕汽车产业应对碳排放的策略展开研究。


观点摘要


碳排放的认识: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控制全球的碳排放已成为必须要完成的紧迫任务。碳排放不是区域性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实现碳中和不能仅靠国家自愿,需建立全球治理框架和机制,防止碳泄漏的相关法律将会成为未来最大的贸易壁垒。未来在全球刚性碳约束下,“碳竞争力”将是产品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方式:全球各国碳中和的侧重点不同、领域不同,但主要方式都是零碳能源转型、节能提效升级、负排放技术。零碳能源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支撑;节能提效升级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负排放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补充。


中国控制碳排放的决心: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既是承担大国责任,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政府一旦承诺的事情将不遗余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既能避免因碳引起的国际贸易壁垒,还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汽车产业应对碳排放的责任:中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强度关乎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汽车产业责无旁贷。汽车产业是碳减排重要领域,汽车低碳化是中国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现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力举措。新能源汽车应与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以实现汽车低碳化转型。


碳排放对车企的影响:车企必将是碳排放政策重点管理对象,必须从全生命周期考虑降低汽车产业的碳排放。碳泄漏法、公众的低碳意识、双积分或碳交易,将直接影响车企及供应商能否正常发展,车企必须系统思考低碳化的投入产出比,做好低碳化规划。


碳排放对汽车产品的影响:碳排放强度成为汽车重要评价指标,驱动汽车形态向低碳化发展。单车碳排放强度成为汽车设计新原则,汽车产品必须碳中和才能进入碳中和的国家和地区销售、才能与跨国车企竞争。


碳排放对汽车生产模式的影响:双碳目标对汽车生产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碳排放将成为重要指标。制造环节碳中和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车企建立系统性低碳生产体系。供应链的选择标准发生变化,一大批传统供应商将被淘汰出局,也将催生新的成长动能和机遇。


汽车产业低碳发展趋势:汽车是产业“集大成者”,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整个汽车产业链配合,还需要其他产业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汽车- 交通- 能源” 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碳链,必须在“双碳”目标上实现全方位的协同,应协同制定“双碳”目标。


车企应对碳排放的策略:车企应以产品低碳化为核心,全面实施低碳管理,打造低碳化竞争优势、提升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成为低碳引领企业。车企应系统考量、理清各关键要素及关系,做到有方向、有计划、有行动,与政府低碳产业政策同步或适度超前,也要对效果突出的方案进行宣传,树立“绿色”品牌形象。


汽车产品低碳化成为趋势:汽车电动化是主流发展方向,可实现运行周期“零碳”;替代燃料或氢燃料汽车发展,相比传统燃油车更具碳减排优势;传统汽车节能技术加强。同时车辆向小型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


汽车生产模式的变化趋势:新能源汽车降低碳排放的难点在制造环节,需要生产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在供应链端和生产过程中降低碳排放。产业链重构、绿色生产、绿色材料,从源头遏制碳排放。


以下为报告全文














相关内容
首页 电话 联系
会员登录
还未注册?点击立即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