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正经历重大变革,尤其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渗透与融合的推动下,新汽车正朝着数智化新物种演进。在此趋势下,汽车的产品形态、能力特征、开发理念、技术生态等均将迎来重大变革。由于数智汽车技术体系复杂多元,远超单一车企乃至整个汽车产业的能力范畴,传统的整车与供应链分工模式已难以满足新阶段要求。因此,跨产业协同整合生态资源成为车企发展的关键课题。
综上,盖斯特本研报旨在厘清数智汽车的本质与底层逻辑,解读其演进趋势及产业影响,同时从发展逻辑出发,阐释生态化构建原则,为车企构建数智汽车生态圈提供策略建议。
一、对数智汽车本质的理解
1.数智汽车新时代加速到来
汽车发展迈入新阶段,“新汽车” 将成为依托数据、可实现自我进化,承载智能、移动、生活空间属性的新物种。相较于以往,新汽车的移动属性得到升级、空间属性持续放大、情感属性不断强化。
新汽车从概念走向真正落地,需要新技术的不断突破与新能力的持续构建,涵盖车辆本身的基础能力(包括传统硬件与电动化)、智能化能力(包括新硬件与软件:算法、操作系统、芯片等),以及持续进化能力(包括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等)。在此趋势下,汽车产业加速与数字化技术体系及相关要素融合创新,例如大数据、大模型、云计算、新一代通信技术等。新汽车全新的能力需求催生了新范式,即汽车产业需与大智能产业相互拥抱、协同共创。
由上可见,基于数字化,以实现智能化、最终不断自进化为目标,整体能力发生质变的数智汽车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2.数智汽车的概念与特点
首先,数智汽车以数字化为前提,支撑数据处理的全流程,包括数据的产生、传输、分析和利用。其次,智能化既是数智汽车追求的目标,也是其采用的核心技术(生产力),智能化使汽车变得更聪明、实现自我进化(最高境界)。最终通过数据驱动、场景主导、生态支撑和协同进化,数智新汽车将逐步成为具有场景化特征的“智能体”。
图1数智汽车的演化阶段
数智汽车的演化路径清晰明了:从数字化出发,经由数据化、智能化(初级智能),最终达到AI化。汽车从过去的以功能/性能属性为主的机械产品、数字化产品,逐步转变为智能化产品,最终将形成智能体生态。其中,情感属性(主动智能)将贯穿智能化产品与生态发展的始终,并占据主导地位,从帮助人、解放人,到理解人,不断发展,最终更好地服务人,实现车更懂人。同时,在智能化产品向智能体生态演变的过程中,智能的层次也在不断提升,从要素(部分)智能,到单体智能,再到群体智能。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其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
由此可见,数字化能力是汽车发展的底层支撑,其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推动新汽车向智能体演进,其发展可归纳为ANI(狭义人工智能)、AGI(通用人工智能)、ASI(超级人工智能)共三个阶段。需要强调的是,数智汽车的落地必须依赖生态的支撑。生态支撑进化,进化又推动生态建设,最终将形成全新的智能体生态。
盖斯特研究团队认为,数智汽车持续进化依靠的是新技术能力的不断赋能、背后研发范式的转变以及多主体生态资源的充分协作,因此生态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二、数智汽车生态化发展及车企布局策略
1.数智汽车生态化演进的逻辑
数字化技术体系的演进驱动汽车生态化发展思维的变化,如图2所示,演进逻辑可分为三个阶段。
图2 数智汽车生态化演进图
1.0(ANI)阶段:站在企业视角,基于生态化理念的分工,强调全栈可控(自研),其中技术变革涉及硬件、软件及架构,组织变革涵盖工程、软件、数据中心。
2.0(AGI)阶段:站在产业视角,全栈自研成为过去式,车企必须跨产业主体进行融合创新,赋能产品力与创造力,实现产品智能化升级与持续进化,全方位打通研产供销服全链条。此阶段,一切硬件被驱动、一切软件被重构、一切数据被激活,最终形成数据、算力、算法、场景四位一体的格局。
3.0(ASI)阶段:站在社会视角,需要所有生态伙伴共同加入并构建协同的人工智能大社会,实现多智能体协同智能。单个智能体向群体智能转变,呈现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的特征。该阶段内车、路、能、云、网、图深度融合打通,形成复杂有序的大智能体。
当前,数智汽车发展正处于从1.0向2.0阶段跨越的过程,对于车企而言,关键则在于如何站在产业视角充分协同多主体。
2.数智汽车需要新的生态发展模式
过去汽车产业分工可总结为资源型的合作模式,呈现出链状结构及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形态。传统模式下,整供关系是一次性资源(产品/服务)的买卖关系,车企主导资源配置、强调集成能力,而供应商的可替代性高、难以持续积累技术能力。
显然,传统的分工模式已无法满足数智汽车落地的需求,构建新型合作关系成为必然趋势。各主体需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协同创新来共同推动用户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因此,未来整车企业与供应商将形成能力协同型的生态关系,各主体具备的能力点代表背后的生态位,各主体充分共享、高效协同形成生态网。该生态网的核心特征为能力互补、高度开放、动态生长、强调融合,且更换代价大。而面向“能力型”生态圈的建设,车企既要与掌握不同能力(生产力/要素)的外部主体间有效协同,也要确保内部各业务链的主体充分共创。
3.数智汽车生态化发展的原则
如图3所示,数智汽车与其他领域(尤其是大智能产业)的技术要素深度融合,其中部分新技术能力,车企不易也不宜自主掌控。而AI等新技术门槛高、投入大,ICT科技企业对此更为擅长。因此对于车企而言,数智汽车生态化发展的核心在于找准生态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但车企必须具备定义、整合技术生态的能力。其中,针对单点技术,车企需要做精做专、用好外部资源;而针对架构平台技术,车企需要统一整合SOA与EEA架构,并构建“模型+数据+算法”三位一体的基础平台。
图3 数智汽车技术生态图
4.车企数智汽车“能力型”生态建设的总体策略
在数智汽车能力型生态圈建设中,车企需明确内部各主体及外部合作伙伴基于用户价值的生态能力定位。如图4所示,整车企业与供应商均具备自身的能力点,车企作为产业生态的组织者与主导者,更需凸显协同与融合能力。同时,车企内外部各主体找准自身能力位,实现互相补位、动态生长与深度融合,从而在互动中推动能力共同提升,形成螺旋式发展、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图4 车企主导的“能力型”生态特征
基于上述能力型生态圈特征,车企最终必须以产品或用户价值为锚点,将内外部多主体与用户需求深度绑定:对内统筹各主体的能力与资源,对外与外部伙伴构建伴生式合作关系。其具体落地策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车企需开展内部核心技术能力诊断,明确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位,可绘制企业的生态能力地图;第二,车企应扫描产业生态,识别高价值互补伙伴(如AI芯片企业),建立“能力缺口-伙伴匹配”的生态矩阵;第三,车企需完善生态伙伴评估体系,考虑技术匹配、文化协同等因素,构建生态资源池;第四,车企应实行动态分层管理,区分战略级伙伴、项目级伙伴等。
盖斯特研究团队认为,车企生态圈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打造统一的新型生态合作关系。在内外部各参与主体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车企应通过协同创新,共同推动用户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若无法实现生态多主体能力的融合,无论生态中主体数量规模如何,各主体都将是孤立的“盆景”。因此,能力型生态建设的关键在于统一的生态基础底座,作为“土壤”滋养各主体专业能力的成长,同时车企能够有效吸纳各方力量、汲取营养。如图5所示,有能力的车企应主导基座的构建,具体包括基础技术、数据标准、组织管理流程以及商业模式,基于统一的互动规则,可拉平各参与方在数字化方面的鸿沟。
图5 数智生态统一基座理想图景
整车企业、战略伙伴及各生态伙伴根植于统一的生态大环境,成为有机的、有生命力的联合整体,实现价值流直联共生共创并持续做大。具体而言,基于统一底座,不同伙伴之间通过数据无缝流转、能力的充分协同,共建生态,持续做大规模。不同主体之间的需求能够被实时感知、及时响应,全员参与、共建,不断创造生态化规模效应。小到建立如芯片生态池,大到整车技术创新体系,再到跨行业数据共享联盟等,生态建设不断扩展、丰富。
三、总结
数智汽车的崛起不仅是汽车产业自身的迭代,更是一场融合数据、智能与生态的跨产业革命。从机械产品到智能体的演进之路,本质上是技术突破、能力重构与生态协同共同作用。传统整供模式的瓦解与新型生态圈的构建,标志着汽车产业正从封闭的链状分工走向开放的网状协同,这种转变不仅要求车企重新定义自身的核心能力与生态位,更需要以用户价值为锚点,联动跨领域资源实现共生共赢。
未来,数智汽车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生态体系整体能力的较量。车企唯有以开放姿态拥抱变革,在专业化分工中找准定位,在协同创新中激活生态潜力,才能推动数智汽车从单一智能产品向社会协同智能体跨越,最终实现技术进化与人类美好生活的深度融合,开启新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生态节点”的全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