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于武:《新汽车创新战略》序言一
2025-11-20 关键词:盖斯特,新汽车,创新战略 点击量:34



有一种对话:酒逢知己,不吐不快


作为“赵福全研究院”高端对话栏目被采访的嘉宾之一,同时也作为一位汽车行业的老兵,我在过去50余年里一直参与汽车产业的发展,也见证了最近20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我有很多感触想和大家分享。

实际上,中国汽车产业从来没有面临像今天这样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从来没有面临像今天这样的严峻挑战。机遇来自于我们稳居汽车产销规模世界第一;机遇来自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在进行时;机遇更来自于当前席卷全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整个世界汽车产业都在重塑中。作为后来者,中国确实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赶超机会。

但是与此同时,挑战也是空前的。能源、环境、拥堵、安全等四大制约因素日益凸显,对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现实挑战,尤其对于“跑步”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更是如此。特别是,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链完备,而且在智电汽车的新赛道上实现了阶段性领先,不过距离汽车强国仍有突出短板和不足,尚需大家共同继续努力。

必须清楚:汽车对于中国,意味着国民经济的支柱与先导、制造强国的载体与抓手,汽车强则制造业必强;意味着14亿人民的便利出行和社会资源的顺畅流通,是不可或缺的交通手段,也是新一轮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支点;意味着民生福祉的提升和稳定内需的基石,享受汽车生活是众多百姓心中的“中国梦”。因此,中国汽车人责无旁贷,必须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突破制约因素,做强本土企业,让汽车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正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内外的众多同仁都在思考应该如何加快做强汽车产业和建成健康汽车社会。总结历史,理清现状,展望未来,寻求突破,可谓正当其时,而且异常紧迫。

然而汽车产业实在太过复杂,牵涉广泛,所以各方的观点往往莫衷一是,甚至大相径庭。整个行业可以说不乏各种交流与讨论,像各类论坛、研讨会比比皆是,但是我觉得可能最需要的是,真正由专家提问、专家解答,在深层次碰撞思想、凝聚共识的一个平台,真正轻松自由、充分交流、畅所欲言,类似老友聚会的一种形式。

而“赵福全研究院”就找到了这种形式,搭建起了这个平台,应该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独创,体现出了该栏目追求高端的自我定位、前瞻思维的战略眼光。而我也有幸受邀参与其中,在交谈中,确实有深刻的问题和专业的互动,让我把自己心中所想有条理地和盘托出,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酒逢知己”、不吐不快的畅怀。我觉得这种机会太难得了,这个平台太重要了!

栏目上线后,我得到了很多领导、专家从不同层面的反馈,与我的感受一样,大家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更有很多人建议将这些讨论进一步系统整理成册,发挥指导行业发展的更大作用。令人欣喜的是,栏目组顺应了大家的需求,在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开创了由多媒体线上分享,到纸面媒介线下沉淀,以进行持久传播和记载历史的新纪元。基于每年精彩的对话内容,作者进行认真的书面再整理和系统总结,形成了“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逐年推出,这确实难能可贵。

在此,利用为本系列丛书作序的机会,我想对策划、发起和坚持这项事业的所有领导、同事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赞赏。特别要感谢“赵福全研究院”栏目组的全体同志,认真策划选题,积极邀约嘉宾,把各项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让这个构思逐渐细化和完善起来。

同时更为担任主持嘉宾的福全院长点赞!福全是我的老朋友了,也是各位受访嘉宾的老朋友。他是有着特殊代表性的行业翘楚,无论海外还是国内,技术还是管理,产业还是学术,都有独特的经历和深厚的积淀,也是大家公认的汽车界金牌主持人。有他的担纲掌舵和亲力亲为,这一场场极具价值的巅峰对话才得以如此精彩纷呈、振聋发聩。

还有福全长期栽培的小刘(刘宗巍)博士,他的专业整理和文字功底,让如此思想盛宴清晰顺畅地跃然纸上。

也对所有参与访谈的嘉宾、承办本栏目的盖斯特管理咨询公司、发行本书的机械工业出版社以及关注支持“赵福全研究院”栏目和“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的全体同仁们表示感谢,大家辛苦了。

我相信,这套集聚汽车业界顶级专家心声的系列丛书,将为国家建言献策、给企业指点迷津,其战略价值将历久弥新、不断彰显。我也希望福全院长以及参与这项工作的全体同仁能够百丈竿头更进一步,把“赵福全研究院”这个高端对话栏目持续办下去,并不断总结成书。不仅成为汽车行业深刻思想碰撞的平台、系统战略指导的源泉,也成为中国汽车发展史的宝贵记录,记载中国做强汽车产业的艰辛历程和中国汽车人的拼搏与探索!

谢谢大家。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行业大佬倾情推荐


何光远(原机械工业部部长)

“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既倾注了老汽车人的智慧与期许,也记录了年青一代的感悟与努力,这不仅是不可多得的一场思想盛宴,也体现了做强汽车产业的一种使命传承。愿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得更快更好!


陈清泰(全国政协原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

“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堪称一份系统全面的汽车产业发展建言书,内容全面又不乏深度,思想高远又脚踏实地,对于丰富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明确具体实施路径做出了贡献。


付炳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内容丰富详实、观点精彩纷呈,汇聚了行业领导、专家以及企业一线领军人的真知灼见,特别向奋斗在各个领域的广大汽车同仁们推荐。


尹同跃(奇瑞汽车董事长)

聚焦于如何早日做强汽车产业,“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记录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碰撞,特别是其中不乏对自主品牌的真挚筹划与切实建议,对于新形势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富军(盖斯特管理咨询公司CEO)

“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以汇聚权威专家洞见、指引企业创新方向、记载产业发展历史为宗旨和特点,持续辨析行业最新热点,系统解答诸多关键难题,对全产业生态的各类主体来说,都是开卷有益的经典之作。



赵福全教授简介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终身名誉主席。目前主要从事汽车产业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发展路线等领域的战略研究。

在美日欧汽车界学习、工作近二十年,曾任美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研究总监(Research Executive)2004年回国,先后担任华晨与吉利两家车企的副总裁、华晨宝马公司董事、吉利汽车(香港)执行董事、澳大利亚DSI控股公司董事长以及英国锰铜公司董事等职。作为核心成员之一,领导参与了包括沃尔沃在内的多家国际并购及后续的业务整合工作。

赵博士20135月加盟清华大学。现任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首届技术领导力会士,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会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首届会士、技术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英文学术期刊《汽车创新工程》(Automotive Innovation)创刊联合主编,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以及多个地方政府及多家企业的首席战略顾问。

赵教授在2014年创办了《赵福全研究院》高端对话栏目,迄今已与行业领袖及知名企业家等重量级嘉宾进行了77场对话。赵博士主持开发过近20款整车及10余款动力总成产品,主导完成了各类重大战略及管理咨询项目200余项,拥有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已出版中英文专著17部,其中两部英文专著已被译为中文,发表中英日文论文300余篇,在主流报刊媒体上发表产业评论200余万字,在重大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200余场次,曾获《中国汽车报》行业年度人物、纪念改革开放30年及40年中国汽车工业杰出人物、《21世纪经济报道》年度自主创新人物、“中国经济网”汽车行业年度人物、机械工业出版社70周年“百佳作者”等各类重大奖项40余项。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为表彰和见证赵教授的特殊贡献而授予他的主席奖章已由北京汽车博物馆永久收藏。



刘宗巍博士简介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院长助理,主要从事技术评价与决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及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等研究。

吉林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博士,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汽车实验室访问学者。曾在吉利研发一线工作六年,历任吉利汽车研究院技术管理部副部长、项目管理部一级高级经理、产品战略及策划部部长、院长助理(副院级)等职,直接领导过企业产品战略、技术、项目、知识产权以及商务等五大业务板块的技术管理工作。

2014年入职清华大学至今。现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会理事、技术管理分会秘书长、人才评价工作委员会首届委员,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英文学术期刊《汽车创新工程》(Automotive Innovation)副主编。

近年来承担及参与国家、行业以及企业战略研究项目100余项。领导编撰企业、产品及技术战略等各类研究报告,合计近百万字。已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13部。经常受邀在行业重大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或在行业主流媒体上分享观点。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20),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3,2018,2016),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8),中国汽车工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017),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12),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浙江省一等奖(2012)。所编著作入选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分社“十三五”十佳汽车图书(2021)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社70周年精品好书榜单(2022)。



林富鹏简介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研究总监。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天津大学机械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学士。

近十年行业从业经验,一直从事产业发展与技术战略研究,主导及参与节能与新能源战略研究项目近20项。负责“赵福全研究院”高端对话栏目策划与制作工作。

现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管理分会副秘书长、《汽车制造业》期刊编委,曾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成立60周年先进学会工作者、苏州紧缺专技人才计划“企业技术人才”等荣誉与奖励。


相关内容
首页 电话 联系
会员登录
还未注册?点击立即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