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团队编著的“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第九部专著《新汽车创新战略》正式出版。这部新书对“新汽车”创新战略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广大业界同仁奉上了又一场思想盛宴。

产业重构期 “新汽车”概念及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新汽车”的概念是赵福全最先提出的,早在2017年他就首次谈到“新汽车”,之后一直持续研究、不断深化理解。此次在新书前言中,赵福全又一次强调了“新汽车”概念的重要性。他表示,提出“新汽车”的概念旨在强调,过去以代步工具为基本属性的传统汽车正在发生本质改变,未来“新汽车”将是具有全新属性、特征和用途的新物种。广大汽车从业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本轮产业重构和产品重塑的颠覆性,特别要对“新汽车”持续加深理解、加大投入、加强实践,以最大限度地释放汽车这个“古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时期的新潜力。
“随着产业重构的不断深化,新科技主导的新型汽车产品形态及产业模式将日趋明朗,最终传统汽车将彻底成为历史,届时或许‘新汽车’的概念也就失去了意义。但在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和产品打造新范式的征程中,‘新汽车’这个概念的价值至关重要,因为它一目了然地指明:此汽车非彼汽车,我们必须用全新的思维和理念来拥抱‘新汽车’,才有可能抓住本轮汽车产业重构的历史性机遇。反之,如果我们仍然以‘延长线’思维来看待汽车产品的变化,以为这不过是传统汽车某些部分的技术替代或改良,那最终注定不会成功。”赵福全如是说。同时。他还表示,“新汽车”的概念已被行业广泛接受和使用,不少车企正在打造“新汽车”产品、构建“新汽车”生态的方向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已取得一系列进展。这表明业界对“新汽车”的共识渐趋形成,“新汽车”开始进入到全面落地的新阶段。正因如此,围绕“新汽车”的创新发展战略,进行产业、企业、产品、技术以及商业模式上的深入探讨,就变得非常必要且紧迫。
与此前该系列的其他著作一样,新书《新汽车创新战略》也源自“赵福全研究院”高端对话栏目。该栏目自2014年创办以来,迄今已完成了77期对话,诸多不同岗位和领域的重量级嘉宾与赵福全一起,碰撞思想、交流观点、分享洞见。“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就是赵福全团队将这些对话内容进行系统编撰和深度加工而成的,旨在以书面形式沉淀智者心声、指引产业方向、铭记发展历程。此前,该丛书已先后出版了八部专著,包括《洞见汽车强国梦》《探索汽车强国路》《践行汽车强国策》《供应链与汽车强国》《汽车技术创新》《汽车产业创新》《汽车产品创新》和《汽车技术生态创新》,即将出版的《新汽车创新战略》是本系列丛书的第九部专著。新书紧跟产业实践前沿热点,深度探讨了“新汽车”的创新战略。
据了解,赵福全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四维图新科技公司CEO程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克强,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安筱鹏等业内专家与企业领导的高端对话,以及赵福全在第31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作为主持嘉宾,与付于武、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重庆长安汽车公司总裁王俊等四位嘉宾的尖峰对话,均收录在《新汽车创新战略》中。
值得关注的是,《新汽车创新战略》延续本系列丛书的既有范式,分为“高端对话”和“论道车界”两个部分。其中,“论道车界”是赵福全团队基于以上对话内容,重新梳理、总结归纳而成的产业发展共识及方法论,系统回答了“新汽车”各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并且赵福全团队还专门制作了相关图表,以便更直观地展示主要观点和复杂逻辑,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新汽车”创新发展 是一项牵涉广泛、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
赵福全强调,“新汽车”的创新发展是一项牵涉广泛、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产业层面,涉及到跨行业、跨领域、多主体、多要素融合协同的全新理念和范式,特别是汽车产业与大智能产业的相互拥抱,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和价值;企业层面,涉及到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焕新,企业发展战略及模式的全面重塑,组织、流程及体系的底层变革,以及整供关系、海外发展、人才工程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技术层面,涉及到不同核心技术的前景预判、路线选择与策略优化,包括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综合性技术和电池、电子电气架构、汽车芯片、操作系统、高精地图等具体技术的发展路径、专业分工与协作模式等。为此,赵福全精心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对话嘉宾,以期覆盖“新汽车”创新战略的方方面面,为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提供全方位的系统性参考。
书中有诸多深刻洞见和精彩观点:就“新汽车”产品而言,未来汽车将与交通、能源、城市等融合发展,成为打通人流、物流、能源流、信息流以及价值流的移动载体,从而全面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和治理能力,因此,发展“新汽车”不是简单的产品工程升级,而是价值空前的社会经济革命。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不仅将会赋能汽车的产品力,更将赋能车企的创造力,从而驱动从“软件定义汽车”到“AI定义汽车”的跃迁,因此,发展“新汽车”不只需要渐进性的改良,更需要颠覆性的创新。在此趋势下,汽车核心技术的边界正在不断扩展,任何一家乃至一类企业都无法独自掌握所需的全部技术,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多主体协同创新就成为唯一选择,因此,发展“新汽车”必须采取跨界融合、资源共享、协同共创的生态化模式,这将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发展范式、企业创新体系以及整供合作关系。
就“新汽车”产业而言,智能电动汽车是全球的共同需求和共性规律,中国只是先行了一步,不会成为世界孤岛,对此政府和企业要有战略定力,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新时期坚持创新、提升效率成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做强产业、做优企业、做精产品、做好生态则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与重点方向。在此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以鼓励创新为基本出发点来进行前瞻布局和系统施策,以加快发展来解决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而就“新汽车”创新而言,从企业体系升级看,数字化转型尽管收益难以预期,但不转型的风险更是企业难以承受的,因此势在必行。从企业创新发展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来打造核心竞争力,而团队效率比规模更重要。从汽车智能化进程看,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国家战略引领是基本前提,跨界融合是必由之路,智能驾驶是重中之重,场景落地是关键所在。从技术创新策略来看,全栈自研是伪命题,专业分工是汽车产业的基本规律。从具体关键技术看,汽车芯片需要巨额投入且应用要求特殊,因此规模有限的整车企业不宜自研芯片,但应深度参与芯片开发;未来,汽车操作系统预计将有多种方案长期并存,各自胜任不同的需求,而核心操作系统必须兼顾对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调配。
事实上,“新汽车”创新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无可参照的全新课题,不仅当下有诸多难题亟待破解,而且随着认识和实践的深化,后续必然还会出现新的难题。赵福全与对话专家关于“新汽车”的一系列判断,为“新汽车”创新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行动地图,既回应了目前业界最关切的问题,也预判了今后行业发展的趋势,为汽车及相关企业有效开展“新汽车”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这也正是《新汽车创新战略》这部专著出版的价值所在。
赵福全表示,他和团队将把“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继续编著下去,不断推出新的著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转载自《中国汽车报》





